绞胎瓷

浏览次数: 次  价格:0

    绞胎瓷可简称“绞胎”,“绞”意为拧扭,揉搓,搅压。“胎”意为初级源本状态,器物的粗坯。“绞胎”可概括为解释为“绞揉泥胎”。

   据史料记载:绞胎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中断原因暂无定论)。其制作方法是利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陶瓷泥料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其器形坯胎上有类似“木纹或行云流水”式的花纹图案,再经干燥和烧成的一种陶瓷制品。(详见《中国陶瓷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

   人们常说的唐代陶瓷装饰三大突破:绞胎、唐三彩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试想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干湿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系数,烧成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它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因此可以说在当时来讲,绞胎陶瓷是技盖群芳的高技术产品。

   历史上的绞胎瓷也是因其工艺上的高难度而成为王公贵族们的专用奢侈品。高温下,不同颜色的泥土收缩率不同,其制成的胎就会容易开裂,因此成品率很低,这也是绞胎瓷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才会有所发展的原因。
  
   绞胎陶瓷与普通陶瓷不同之处:普通陶瓷是在坯胎成型后,在表面利用施釉、绘画、雕刻、粘贴等方法,实现其装饰美化或艺术创作目的的,而绞胎瓷则是在坯胎成型前按绞合方式和泥料颜色的不同,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而且花纹由表及里,内外相联。它不仅具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具有古朴、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朴之手感,其坯胎内外皆有花纹图案。

   抽象或变形类艺术,无不是通过“点、线、面”的运用,组成花纹图案实现其创作的,而绞胎工艺运用“点、线、面”产生花纹图案却是前无古人的难题。因此,现代绞胎艺术的创作,既依赖于作者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又需要工艺技法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当然“现代绞胎”艺术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独具特色,也正是其难度所致。

   制作工艺绞胎陶瓷每一件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称制瓷精品。

   绞胎文化绞胎瓷内外相通表里如一代表了中国文人墨客的君子情怀。绞胎文化源于孟子那篇“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同时传达着对君子本色的尊敬和赞美。从技法上绞胎瓷着重表现瓷胎的表里如一,从美学上绞胎瓷强调淡美素雅,力图表达“仁义礼智跟于心”的君子品味,同时又以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诠释了“其色也睟然”君子气概。历史上也因其这种特性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相传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首次拜访自己岳父时送的就是绞胎瓷。随后很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致使在当时工艺水平下绞胎瓷供给严重不足,很多百姓只得将窑内摔碎的瓷片作为贵重的礼品相互馈赠。

   易县绞胎瓷不仅沿袭了古老绞胎瓷的传统技术,而且在色彩和设计上吸取了彩陶的长处,形体新颖美观,手感细腻柔和,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集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以下为实物拍摄: